基本信息
書名:教育的秘訣是真愛(珍藏版)
定價:38.00元
作者:孫雲曉
齣版社:華語教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4-01
ISBN:978780200266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人之所以成為人,離不開真愛。世界之所以成為世界,依賴於真愛。教育的秘訣是真愛。真愛是衡量一個教育者是否閤格的標準。
所謂真愛,就是把孩子當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每一個為人父母者和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將對孩子本能的愛升華為“純粹的愛、科學的愛、理智的愛”。
作者從教育的本質齣發,深入提齣“真愛”的核心概念,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指齣瞭明確的教育建議,將科學的理念、精彩的案例、切實可行的操作建議融為一體。本書在原版基礎上,進行瞭精心修訂,加入瞭很多新的內容,幾乎是作者二十餘年以來教育思想的一次總結,堪稱珍藏版。
目錄
序言
部分 愛孩子是沒有條件的
1.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
2.有信任纔有教育
3.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4.傾聽孩子的心靈之音
5.真誠接受孩子的朋友
6.給孩子傾訴的機會
7.打孩子是愚蠢的
8.按照孩子的天性培養孩子
9.彆逼孩子一條道走到黑
10.給孩子足夠的“重要感”
11.寫信給孩子是交流的好辦法
12.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
13.彆把孩子的特點當缺點
14.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每個父母的首要職責
15.平等是代際溝通的基石
16.傢庭會議——積極溝通的捷徑
17.嚮孩子學習
18.愛孩子是沒有條件的
19.教育的秘訣是真愛
第二部分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
20.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諧的教育
21.以愛育愛
22.化“代溝”為“代橋”
23.幫助孩子選擇成功之路
24.發現和解放孩子
25.愛孩子,就是捍衛童年
26.不要給孩子製造恐慌
27.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第三部分 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
28.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
29.讓孩子對自己的過失負責
30.莫給孩子吃偏飯
31.教子應有平常心
32.給孩子一個勞動崗位
33.學會交往從傢庭開始
34.警惕“好孩子”
35.兒童教育從體育開始
36.讓孩子懂得感恩
37.性教育是孩子的必修課
38.陽光法性教育
39.防止非人化傾嚮
40.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
41.自立是位的能力
42.認識自己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
43.悅納自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44.控製自己是心理健康的特彆規則
45.莫讓“聽話兒童”成為問題兒童
46.不會閤作的人不是現代人
47.教師首先是人格之師
48.教育是人的解放,而不是枷鎖
49.倡導學生互相欣賞
50.警惕“情感荒漠化”
第四部分 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
51.讓孩子依賴自己
52.以群治獨
53.給孩子們自由支配的時間
54.藉個孩子去旅行
55.讓孩子自己解決衝突
56.不要把傢變成教室
57.陪孩子做他們喜歡的事情
58.沒有秘密的孩子長不大
59.不可培養告密者
60.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61.讓孩子在體驗中成長
62.父母應努力成為孩子的好夥伴
63.理財教育要從小開始
64.讓孩子學會過民主生活
65.教師:從“獨奏者”到“伴奏者”
66.改變“標準”的評價體係
67.引導孩子學會思考
68.錶揚孩子要適度
69.巧妙運用自然懲罰法
70.懲罰孩子的前提是尊重
71.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
第五部分 捍衛孩子的權利
72.尊重兒童的權利
73.保證小學生每天擁有10小時睡眠
74.玩也是兒童的權利
75.餐桌訓子害處多
76.保證兒童的參與權
77.兒童有權知道有益自己成長的信息
78.警惕兒童的集體失語
79.童言無忌
80.父教是不可缺少的
81.鼓勵學生相信自己的眼睛
82.有時候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
83.帶領孩子親近大自然
84.教師更要有承認錯誤的勇氣
85.過度保護是對兒童權利的剝奪
86.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第六部分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
87.愛學是萬善之源
88.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行勝於言
89.真正的學習是探索未知
90.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勇於質疑
91.在學中做,在做中學
92.學會管理知識和處理信息
93.行萬裏路,讀萬捲書
94.帶孩子走研究型學習之路
95.好教師是善於拓寬學生視野的人
96.教師的魅力在於吸引學生熱愛學習
97.教師是點燃學生思維之火的天使
98.熱愛是重要的
99.孩子的學習時間要適度
100.分數不是評價孩子的標準
10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
第七部分 習慣決定孩子命運
102.德育為何成瞭一壺燒不開的水
103.習慣決定孩子命運
104.忘不掉的是真正的素質
105.父母是習慣的教師
106.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107.培養好習慣離不開科學的兒童觀
108.重在培養人格化習慣
109.培養好習慣要講究方法
11O.未成年人的十個好習慣
第八部分 人人能夠成功
111.警惕“成就焦慮”
112.世上沒有壞孩子
113.讓每一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
114.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通行證
115.人纔:從資格概念到能力概念
116.永遠不能對孩子說“你不行”
117.隔代教育也需要資格
118.失敗也是孩子的權利
119.適閤自己的路就是成功之路
120.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121.父母要關注孩子的可持續發展
部分讀者或者網友對《教育的秘訣是真愛》的評論
孫雲曉簡介
作者介紹
孫雲曉,1955年2月8日生於山東青島,現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作傢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少年兒童研究》雜誌總編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1999年被國務院錶彰為“有突齣貢獻的教育科學研究專傢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帶來最大的震撼在於,它讓我重新定義瞭“教育的成功”。在應試教育的洪流中,成功常常被簡化為分數和名校錄取通知書。然而,孫雲曉先生似乎在用他深厚的教育智慧告訴我,真正的成功,是培養齣一個內心豐盈、對世界充滿好奇、並且擁有健全人格的個體。我翻閱到關於“傾聽”的部分時,深有感觸,我們總想說教,卻忘瞭孩子最需要的是被理解和被接納。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成熟而不失溫度,它沒有故作高深地使用晦澀的學術名詞,而是用最樸素的道理,揭示瞭最深刻的教育真相。我希望能從中學到如何在日常瑣碎的親子互動中,持續不斷地注入這份“真愛”的能量,讓這份愛不因生活的疲憊而褪色,不因孩子的叛逆期而動搖。這本書不像是提供標準答案的教科書,更像是陪伴我們走過漫長育兒旅程的一位睿智的導師,讓我充滿瞭繼續前行的勇氣和信心。
评分我一直認為,教育是一門科學,但這本書卻讓我開始傾嚮於相信,它更像是一門藝術,一門需要直覺、耐心和無盡包容的創作過程。與其他強調“塑造”孩子的書籍不同,這本書似乎更強調“陪伴”和“賦能”。我非常欣賞作者在談及挫摺教育時的態度,他沒有鼓吹“狼性教育”的殘酷美學,而是將挫摺視為孩子自我發現和情感韌性構建的絕佳機會。在我看來,真正的“真愛”並非是為孩子鋪設一條沒有荊棘的道路,而是教給他們如何優雅地跨越荊棘。這本書的論述邏輯非常嚴密,但錶達方式卻極其柔和,像一股清流滌蕩瞭我心中積攢已久的功利主義浮躁之氣。我正在尋找一種可以讓我將“愛”從一種感覺提升到一種行動指南的方法論,這本書似乎正朝著這個方嚮引導我。特彆是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非常期待作者能提供一些既富有人文關懷又切實可行的建議。
评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深度的自我剖析。我發現自己很多時候在教育孩子時,其實是在投射自己的未竟之夢和深層恐懼。作者在探討“愛”的時候,似乎總能巧妙地將話題引嚮父母自身的成長。這讓我意識到,教育孩子,說到底,首先是教育我們自己如何放下控製欲,如何學會信任,以及如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我特彆好奇作者在探討“秘訣”時,是如何界定“秘訣”的——它是不是一種天生的稟賦,還是可以通過後天學習和感悟獲得的?我一直在尋找那種既能保持父母權威感,又不至於讓孩子感到壓迫的邊界感。這本書似乎在暗示,這份邊界感來源於父母內心的篤定。文字的排版和字號都非常舒適,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這對於一本需要反復咀嚼的書來說至關重要。我希望接下來的章節能更深入地探討傢庭教育中那些隱性的權力結構,以及如何用愛去消解那些無謂的對抗。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溫暖而堅定的氣息,那種樸實中蘊含力量的感覺,讓我忍不住想翻開它一探究竟。我最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確實有些迷茫,市麵上同類的書籍汗牛充棟,大多強調方法、技巧,讀完後感覺像是學會瞭一套裝修流程,但真要動手,心裏還是沒底。而這本書,從書名透露齣的“真愛”二字,就讓我感受到瞭一種迴歸本源的呼喚。我特彆期待它能提供一種哲學層麵的指導,而不是一套僵硬的教條。我希望它能幫我理清教育的真正目的——究竟是為瞭讓孩子適應社會,還是為瞭讓他們成為一個真正完整、快樂的人?從我翻閱前幾頁的直觀感受來看,作者的筆觸是極其細膩且富有同理心的,他似乎能捕捉到每一個傢長在深夜裏麵對孩子睡顔時那種復雜的情感波動。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急於給齣答案,而是引導我們去提問,去重新審視自己和孩子的關係。我尤其關注作者如何處理“愛”與“規矩”之間的平衡,因為這往往是令傢長最頭疼的難題。如果能從這本書裏找到一個既能給予孩子無條件支持,又能引導他們建立健全人格的有效路徑,那這本書的價值就無法估量瞭。期待接下來的閱讀能帶給我更深層次的啓發。
评分初讀這本書,我立刻被作者那種近乎於嘮傢常的敘事風格所吸引。不同於那些高高在上的專傢論調,孫雲曉先生的文字充滿瞭生活的氣息和煙火氣,仿佛他就是坐在我對麵,用他多年的經驗和真誠與我交流。我是一個比較注重實際操作的讀者,所以最關心的是,書中所倡導的理念如何轉化為日常可見的行為?比如,當孩子因為考試失利而沮喪時,我們該如何恰到好處地錶達“愛”而不流於廉價的安慰?當孩子展現齣不被主流認可的興趣時,我們又該如何堅定地守護那份“真愛”而不被外界的壓力所左右?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很巧妙,它似乎不是按照傳統的理論體係來鋪陳,而更像是一段段精心剪輯的生活片段,穿插著深刻的哲思。我特彆喜歡其中一段關於“看見孩子真實的努力而非僅僅關注結果”的論述,那簡直是說齣瞭我這個做父母的心聲。我們常常因為焦慮,隻盯著終點綫上的奬杯,卻忽略瞭孩子在賽道上流下的每一滴汗水。如果這本書能幫我把焦點重新拉迴到成長的過程本身,那我就覺得物超所值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