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速查手冊(2013版)》介紹瞭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的基本概念,列入各種營養素和有關食物成分的DRIs數值及其相關說明,以期為營養專業人員提供一本便於攜帶、容易查找的DRIs工具書,以利於日常工作的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縮略語
一、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的基本概念
二、《中國居民DRIs(2013版)》涉及的營養素和其他膳食成分
三、DRIs的應用
四、中國居民DRIs速查錶
(一)按營養素分類的DRIs速查錶
錶1-1 中國居民膳食能量需要量(EER)
錶1-2 中國居民膳食蛋白質參考攝入量(DRIs)
錶1-3 中國居民膳食碳水化閤物、脂肪酸參考攝入量(DRIs)
錶1-4 中國居民膳食常量元素參考攝入量(DRIs)
錶1-5 中國居民膳食微量元素參考攝入量(DRIs)
錶1-6 中國居民膳食脂溶性維生素參考攝入量(DRIs)
錶1-7 中國居民膳食水溶性維生素參考攝入量(DRIs)
(二)按指標分類的DRIs速查錶
錶2-1 中國居民膳食微量營養素平均需要量(EAR)
錶2-2 中國居民膳食礦物質推薦攝入量/適宜攝入量(RNI/AI)
錶2-3 中國居民膳食維生素推薦攝入量/適宜攝入量(RNI/AI)
錶2-4 中國居民膳食微量營養素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
錶2-5 中國居民膳食宏量營養素可接受範圍(AMDR)
錶2-6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建議攝入量(PI)
錶2-7 中國居民膳食水適宜攝入量(AI)
錶2-8 中國成人其他膳食成分特定建議值(SPL)和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
精彩書摘
DRIs的主要川途是供營養專業人員對不同人群或個體進行膳食評價和膳食計劃,也可以應用於營養政策和標準的製定,以及營養食品研發等領域。
在膳食評價工作中,用DRIs作為一個尺度,來衡量人們實際攝人營養素的量是否適宜;在膳食計劃工作中,用DRIs作為適宜的營養狀況目標,建議人們如何閤理攝取食物來達到這個目標。本手冊隻對DRIs的不同指標分彆適用的膳食評價和計劃工作進行簡要說明,具體的應用則需要參照《中國居民DRIs(2013版)》介紹的程序和方法並根據具體情況實施。
EAR可用於評價或計劃群體的膳食攝人量,或判斷個體某營養素攝人量不足的可能性。針對群體,EAR可用於評估群體中攝人不足的發生率;針對個體,可檢查其攝人不足的可能性。EAR不是計劃個體膳食的目標和推薦量,當用EAR評價個體攝人量時,如某個體的攝人量遠高於EAR,則此個體的攝人量有可能是充足的;如某個體的攝人量遠低於EAR,則此個體的攝人量很可能為不足。
RNI是個體適宜營養素攝入水平的參考值,是健康個體膳食攝入營養素的目標。
RNI在評價個體營養素攝人量方麵的用處有限。如果某個體的平均攝人量達到或超過瞭RNI,可以認為該個體沒有攝人不足的危險。但是當某個體的營養素攝人量低於其RNI吋,並不一定錶明該個體未達到適宜營養狀態,隻是提示有攝人不足的危險。攝人量經常低於RNl可能提示需要進一步用生化試驗或臨床檢查來評價其營養狀況。
AI是某個健康人群能夠維持良好營養狀態的平均營養素攝人量。它是通過對群體而不是個體的觀察或實驗研究得到的數據。A1與真正的乎均需要量之間的關係不能肯定,隻能為營養素攝人量的評價提供一種不精確的參考值。AI的主要用途是作為個體營養素攝人量的目標。當健康個體攝入量達到AI吋,齣現營養缺乏的危險性很小。
AI和RNI相似之處是兩者都可以作為群體中個體營養素攝人量的目標,可以滿足該群體中幾乎所有個體的需要。但值得注意的是,AI的準確性遠不如RNI,且可能高於RNI,因此,使用AI作為推薦標準時要比使用RNI更加小心。
AMDR指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閤物理想的攝人量範圍,一般常以某種營養素攝入量占攝人總能量的比例來錶示。攝人量達到AM—DR的下限可以保證人體對營養素和能量的生理需要,而低於其上限則有利於降低慢性病的發生危險。
……
前言/序言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速查手冊(2013版) 內容概要: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速查手冊(2013版)》是一本專注於提供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信息的實用工具書。本書基於2013年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標準,旨在幫助廣大讀者——包括營養師、醫生、科研人員、食品工業從業者以及關心自身健康的普通居民——快速、準確地查詢和理解各類人群所需的每日膳食營養素攝入量。 本書的核心內容圍繞中國居民在不同生命周期、不同生理狀況下,對宏量營養素(如能量、蛋白質、脂肪、碳 এরা)和微量營養素(如維生素、礦物質)的推薦攝入量、適宜攝入量、以及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等關鍵指標展開。它不僅列齣瞭詳細的數值,更重要的是,對這些數值的製定依據、生理功能、缺乏或過量的健康影響進行瞭深入淺齣的闡釋,幫助讀者建立科學的營養觀念。 詳盡內容解讀: 第一部分:引言與基礎概念 DRIs的意義與作用: 本部分將詳細介紹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的概念及其在中國膳食指南和居民營養改善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它解釋瞭DRIs不是最低需求量,也不是個體精準攝入量,而是基於現有科學證據,針對健康人群的平均個體提齣的營養素攝入量建議,以滿足絕大多數(97%-98%)個體健康需求。本書將強調DRIs在製定膳食指南、評估居民營養狀況、指導食品生産和監管、以及開展營養教育等方麵的重要作用。 DRIs的構成要素: 詳細闡述DRIs的四個核心指標: 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EAR): 指能夠滿足群體中50%個體的營養素需求量的攝入水平。EAR是製定RNI的基礎。 推薦攝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RNI): 指能夠滿足群體中97%-98%個體營養素需求的攝入水平。RNI是實踐中常用的營養素攝入目標。 適宜攝入量(Adequate Intake, AI): 當 EAR 和 RNI 無法確定時,基於觀察或實驗估算齣的、能滿足群體中大部分個體營養素需求的攝入水平。 可耐受最高攝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UL): 指個體攝入營養素的最高健康風險水平。超過 UL 可能增加不良健康效應的風險。 DRIs的製定方法與原則: 簡要介紹2013版DRIs的製定過程,包括數據收集、專傢評審、國際比較等環節,以及其所遵循的科學性和中國特色。 第二部分:宏量營養素的參考攝入量 能量: 能量供能比: 詳細列齣不同年齡段和生理狀況人群對來自碳水化閤物、脂肪和蛋白質的能量推薦比例。 基礎代謝率(BMR)與總能量消耗(TEE): 解釋能量代謝的基本概念,並提供不同人群的能量需求計算模型和參考數值,強調個體化差異。 影響能量需求的因素: 討論年齡、性彆、體力活動水平、環境溫度、疾病狀態等對能量需求的影響。 蛋白質: 必需氨基酸與非必需氨基酸: 介紹蛋白質的基本構成及其在人體內的功能。 不同人群的蛋白質推薦攝入量(g/kg體重/天): 詳細列齣嬰幼兒、兒童、青少年、成人、孕婦、乳母、老年人等各組人群的蛋白質RNI,並解釋其差異原因。 蛋白質的質量與生物學價值: 簡要介紹動物性蛋白質與植物性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差異,以及蛋白質互補作用。 脂肪: 脂肪的宏量功能: 闡述脂肪在提供能量、構成細胞膜、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閤成激素等方麵的重要作用。 不同脂肪酸的建議攝入比例: 重點介紹必需脂肪酸(如亞油酸、α-亞麻酸)和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攝入建議,強調健康脂肪的選擇。 不同人群的脂肪適宜攝入量(占總能量的百分比): 提供各年齡段人群的脂肪AI,並說明其參考依據。 碳水化閤物: 碳水化閤物的宏量功能: 介紹碳水化閤物是人體主要的能量來源,以及膳食縴維的重要作用。 不同類型碳水化閤物的攝入建議: 強調選擇復閤碳水化閤物和限製添加糖的攝入。 不同人群的碳水化閤物適宜攝入量(占總能量的百分比): 提供各年齡段人群的碳水化閤物AI,並闡述其與能量代謝的關係。 第三部分:微量營養素的參考攝入量 維生素類: 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D、E、K): 維生素A: 詳細介紹其視力健康、免疫功能、細胞分化等作用,列齣不同人群的RNI(µg RE/天),以及UL。討論β-鬍蘿蔔素的生物活性和安全性。 維生素D: 重點強調其在鈣磷代謝、骨骼健康、免疫調節中的關鍵作用。列齣不同人群的RNI(µg/天),以及UL。討論日曬和食物來源。 維生素E: 闡述其抗氧化功能,列齣不同人群的RNI(mg α-TE/天),以及UL。 維生素K: 介紹其在凝血功能和骨骼代謝中的作用,列齣不同人群的AI(µg/天)。 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C、B族維生素、葉酸): 維生素C: 強調其強大的抗氧化作用、免疫支持和膠原蛋白閤成功能。列齣不同人群的RNI(mg/天),以及UL。 B族維生素(B1、B2、B6、B12、煙酸、泛酸、生物素): 分彆闡述每種B族維生素在能量代謝、神經係統功能、造血等方麵的作用,並提供不同人群的RNI或AI(單位和數值),以及對應的UL(如適用)。 葉酸: 重點關注其在DNA閤成、細胞分裂和預防神經管缺陷方麵的重要性。列齣不同人群的RNI(µg DFE/天),以及UL。 礦物質類: 常量元素(鈣、磷、鉀、鈉、氯、鎂、硫): 鈣: 詳細闡述其骨骼和牙齒健康、神經傳導、肌肉收縮等功能。列齣不同人群的RNI(mg/天),以及UL。強調鈣的吸收與影響因素。 磷: 介紹其與鈣協同維持骨骼健康、能量代謝的作用。列齣不同人群的RNI(mg/天)。 鉀、鈉、氯: 重點討論它們在維持體液平衡、神經傳導、血壓調節等方麵的作用。提供不同人群的AI(mg/天)和鈉的UL(mg/天)。強調膳食鈉、鉀的攝入平衡。 鎂: 闡述其在體內數百種酶反應中的作用,列齣不同人群的RNI(mg/天),以及UL。 硫: 簡要介紹其在體內氨基酸和蛋白質代謝中的作用,提供AI(mg/天)。 微量元素(鐵、鋅、碘、硒、銅、錳、氟、鉻、鉬): 鐵: 強調其在血紅蛋白閤成、氧運輸中的核心作用。列齣不同人群的RNI(mg/天),以及UL。討論鐵的吸收與影響因素(如血紅素鐵、非血紅素鐵)。 鋅: 介紹其在免疫、生長發育、傷口愈閤、味覺等方麵的作用。列齣不同人群的RNI(mg/天),以及UL。 碘: 重點關注其在甲狀腺激素閤成、生長發育、智力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列齣不同人群的RNI(µg/天),以及UL。 硒: 闡述其作為抗氧化酶的組成部分、免疫調節等功能。列齣不同人群的RNI(µg/天),以及UL。 銅: 介紹其在鐵的代謝、結締組織形成、神經係統功能等方麵的作用。列齣不同人群的RNI(µg/天),以及UL。 錳: 闡述其在骨骼形成、能量代謝、抗氧化等方麵的作用。列齣不同人群的AI(mg/天)。 氟: 重點討論其在預防齲齒、維護骨骼健康方麵的作用。列齣不同人群的AI(mg/天)。 鉻: 介紹其在葡萄糖代謝、胰島素敏感性中的潛在作用。列齣不同人群的AI(µg/天)。 鉬: 闡述其作為酶輔因子在某些代謝過程中的作用。列齣不同人群的RNI(µg/天)。 第四部分:特殊人群的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嬰幼兒(0-6個月、7-12個月): 詳細列齣母乳喂養、配方喂養下嬰幼兒的能量、蛋白質、必需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等DRIs。強調母乳喂養的優勢和補充喂養的重要性。 兒童與青少年(1-17歲): 分年齡段列齣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所需的各類營養素DRIs,重點關注生長速度、骨骼發育、認知能力發展等需求。 孕婦與乳母: 詳細說明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對能量、蛋白質、葉酸、鐵、鈣、碘等營養素的特殊需求,以及相應的DRIs。 老年人(60歲及以上): 關注老年人因生理機能變化而産生的營養需求變化,如蛋白質、維生素D、鈣、B12等。 第五部分:應用與解讀 如何使用DRIs進行膳食評估: 介紹如何將個人或群體的實際膳食攝入量與DRIs進行比較,以評估營養狀況。 DRIs與膳食指南的關係: 解釋DRIs是製定居民膳食指南的基礎,膳食指南則將其轉化為更易於理解的食物選擇和飲食行為建議。 營養素過量與缺乏的健康風險: 簡要提示各種營養素過量或缺乏可能導緻的健康問題,強調平衡膳食的重要性。 未來展望: 簡要提及DRIs標準的更新迭代以及營養學研究的進展。 本書特色: 權威性: 基於國傢權威機構發布的標準,內容科學嚴謹。 實用性: 以速查手冊的形式,方便讀者快速查找所需信息。 全麵性: 涵蓋瞭宏量和微量營養素,以及不同人群的參考攝入量。 易讀性: 在提供數據同時,輔以必要的概念解釋和生理功能說明,幫助讀者理解。 針對性: 明確針對中國居民的營養需求特點。 目標讀者: 臨床營養師、公共營養師 各級醫療機構的醫生、護士 食品科學與工程、營養學等相關專業的學生和研究人員 食品生産、加工、研發及市場營銷人員 學校、幼兒園、養老院等機構的營養管理人員 關注自身及傢人健康,希望科學閤理膳食的普通傢庭讀者。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速查手冊(2013版)》是理解和實踐中國居民膳食營養標準的必備參考工具,對於促進全民健康水平,預防營養相關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